凌晨的弄堂口还在摊煎饼,油锅吱啦作响,老张一边翻面一边骂娘,说外甥买的那两只医药基金又割肉了,结果刚冲上热搜的事儿更闹心——中海基金把“医药女将”梁静静一口气全卸了,两只产品三年多亏了将近八亿八,管理费却照收七千四百万,这买单的还是老百姓的钱包。
消息落地是在9月3日,地点是中海基金的公告栏,白纸黑字写着她不再管000878和399011这俩医药盘子,业内叫这波“清盘式”卸任,意思是名下的活一次性放下不再回头。
摊开账本看具体,000878是她2020年7月11日接手的,任职回报到2025年6月30日还是负17点多,今年倒是翻了身蹦了33点多,但三年跑输基准八个多点,规模也从11亿多瘦到3亿出头,缩水七成,气人但不意外。
另一只399011更疼,她从2021年7月30日扛旗,至今净回报负四十三点多,虽然2025年上半年喘了口气涨了19点多,三年还是负十五点多,基准那边轻松甩开十四个点,规模从14亿多掉到不到5亿,一路回撤一路流失。
算总账更刺眼,用最新规模叠回撤,累计亏损八点八六亿,管理费却按合同节奏稳稳进账,合起来七千四百五十六万多,这边账户血流不止,那边费用照章收取,冰冷数字就躺在那儿。
公司里的人话不多,茶水间有人嘀咕这两年医药板块像坐过山车,研究会早开晚开都一样踩坑,风控节奏没收住,左侧止损窗口一闪而过,结果就这样深度回撤拖到2024年才慢慢修。
街头网友不买账,梗图刷屏说“绩差不怕,管理费不差”,有人翻旧闻说这叫“牛市你不在,熊市你常在”,也有人喊话监管“绩效和费用得绑一绑”,吵得像菜场砍价但句句戳肉。
可别忘了昔日光景是真热,2019年起医药是市场宠儿,研报一出就有人排队申购,单靠“看行业、看研发管线、看估值逻辑”那套,像信仰式跟随,谁都觉得自己在投大健康的未来。
别以为只有这一家动刀,今年不少公募在医药线都调了人,有的绩效拉胯被换,有的为了集中度和风控主动合并资源,行业从明星经理时代回到团队作战,风格收敛得更明显。
时间线往回拉,医药板块从2019年高光到2022年坠崖,2023年磨底,2024年修复,轮动周期写在指数上,谁逆周期管理谁就吃到溢价,谁心软心硬拿不准就一路挨揍。
费用这根弦越拉越紧,坊间老话说“赚了是本事,亏了也要收管理费是本分”,但监管暗线也在推进,《价格法修正草案》里对明码标价、价格垄断、不公平收费有更细的条款,基金侧的费率市场化改革也在酝酿,头上有红线,下面还在找利润的边界。
今年渠道口风也变了,销售话术不敢乱飙年化,K线图展示更谨慎,过去那些“季度冠军”“爆款风口”的牌子往后靠,产品手册更厚,风险揭示更密,虽然如此,申购按钮旁边的费率折扣和节日礼包还是一眼能看到。
中海这回一次性更换医药基金管理人,不像技术性轮岗,更像旗帜换人,内部会有人拍板说要换风格换节奏,外部投资人就看净值走线说话,街坊邻居关心的只有回本和少亏。
内部员工吐槽的点也直白,研究链条写得满墙都是,落到仓位上就是沉得太重走得太慢,风控规则写得漂亮,临门一脚不舍得砍,因为怕错过反弹,结果两边都没吃到。
市场端的调侃更狠,说医药是“体检型赛道”,每年都说刚体检完更健康,转身又开刀补血,去库存去估值去预期,去到最后剩个框,框里还收着管理费。
有人把2024年的反弹当翻身仗,但规模没回来,资金端“用脚投票”,今年中报披露的3亿多和4亿多的盘子,和高点比像缩成了口袋零钱,想打一记漂亮仗也没子弹。
政策层面风向不止在价格,投顾与持有人沟通也要更透明,绩效报酬、费率下调、持有期费用优化这些词频上升,监管会开会,行业会写倡议,销售端会做宣讲,但一到行情真震荡,大家还是盯回撤线和清盘线。
回到这次卸任,之所以引人侧目,是因为不是“微调而已”,而是“把门一关换把锁”,在年内净值有所修复的窗口做这个动作,说明机构对耐心的预算也到头了。
行业里看热闹的不少,做医药主题的都在衡量重仓结构,政策医保谈判、集采节奏、创新药审批窗口、出海申报进展,这些变量每个都能把净值线拽出一个坎,仓位过度单边就要挨打。
渠道的人更现实,客户留存不稳就推新品,主题名换个壳,讲估值修复讲产业周期讲中报兑现,动作看似新,逻辑还是“叠故事带节奏”,消费者买多了自然学精。
说到这儿,给普通人一个能落地的活路,买主题就当调味包,仓位别超过总资产的两成,建仓分三次到五次,涨幅超过预期的三成就分批落袋,跌破自己设的回撤线就执行止损,别和市场嗨赌气。
再一个,优先用宽基或行业ETF打底,主动产品挑费率透明、回撤可控、风格稳定的经理,别只看明星标签和短期排行,至少看跨一个完整周期的胜率和Sharpe,能拿出风暴里少亏的履历才是真本事。
最后记清楚,公告日、产品代码、管理起止、基准构成、最大回撤、规模变化,这些硬指标都在公开渠道能查,别被营销词带着跑,拿着小本本抄好,再决定钱往哪走。
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