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联手,最佳时机已到吗?中美外长会晤后,双方的声明定调罕见的高度一致!
据环球网消息,近日中美外长在吉隆坡的一场闭门会谈,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中美关系。在这场不到一小时的会面中,双方竟然惊人地达成了一致意见,还在会后的共同声明中写下了同样的评价。
要知道,之前的大多数中美高层会谈,双方在会后的声明里,要么就是互相纠错,要么就是“各自强调、存在分歧”这样的措辞。
但时至今日,在这两个长期博弈的大国的外交语境里,会出现“积极、务实、建设性”这三个词的评价,从针锋相对到坐下来谈,也让外界有声音猜测,这是双方最佳的联手时机到了吗?
其实,在这次的会谈中,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。
首先是闭门会谈前清场的速度,记者们刚拍完合影就被请了出去,说明谈的都是实打实的事,不是做给外界看的表演。
展开剩余68%其次是双方都没有提贸易战和军演,这种刻意的回避,反而比激烈争论更有深意。
最后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说“合作能建立互信”时,没提“美国优先”,这在特朗普团队的表态里,算是难得的克制。
而在这次的会谈中,我国外长王毅则提出了三点要求,一是要“客观理性看待中国”;二是要“和平共处制定政策”;三是“平等尊重打交道”。
看似简单的三句话,实际上却是对美方近些年来对华政策的直接批评,这些年美国政客总爱用冷战思维给中国贴标签,还在区域拉小圈子对中国进行围堵,而谈判的时候也不愿放弃霸权思维,动不动就把不平等条款拍在桌上。
如今,尽管美国的鲁比奥也在不断地强调“合作”的重要,释放合作的信号,但是,别以为共识达成就是蜜月的开始。
有人说现在是中美联手的最佳时机,只能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。对的部分在于,俄乌冲突拖垮了欧洲经济,中东停火协议就是一张薄纸,连非洲的粮食危机都得靠中美俄一起出力才能缓解。这些事单靠一个国家,确实玩不转。只不过,“最佳时机”的说法,显然是高估了美方的诚意。特朗普团队的算盘打得精,让中国帮着稳住俄乌局势,自己好腾出手对付国内经济;在亚太搞“合作”,其实是想让中国默认他们的军事存在。这种带着算计的合作,就像是在沙滩上建城堡,看着光鲜,浪一来就露馅了。所以,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和警惕。
其实此前特朗普就曾强调过“中美联手能解决世界大多问题”,这句话虽然不假,但是前提是美国得拿出最起码的诚意,没有政治互信,合作又要从何开始呢?因此,吉隆坡的这场会谈,更像个逗号而非句号。当鲁比奥的“合作”遇上王毅的“平等”,中美关系的下一步怎么走,还得看美国的具体动作,以避免落入美国的“合作陷阱”。
说到底,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吉隆坡会谈释放的信号再积极,也改变不了中美存在分歧的事实。但至少,双方愿意坐下来谈“合作”,总比互相叫板要强。毕竟,这个世界需要两个大国找到共存的方式。
未来中美关系能否真正缓和,取决于美国能否摒弃霸权思维,以实际行动展现合作诚意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